阿弥陀经全文网
阿弥陀经全文网
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正法眼藏-白云禅师 佛祖十大弟子 释迦牟尼佛传 证严法师说故事
主页/ 佛本生故事/ 文章正文

佛教徒为什么要修禅定

导读:佛教徒为什么要修禅定禅修,可以让我们练习脱离执著一、禅修:练习脱离执著禅修,可以让我们练习脱离执著。当我们决定放下散乱之源,舍弃世间名利时。不管是外在环境嘈杂的噪音也好,内心对亲情、友情或仇人的种...
佛教徒为什么要修禅定

禅修,可以让我们练习脱离执著

一、禅修:练习脱离执著

禅修,可以让我们练习脱离执著。当我们决定放下散乱之源,舍弃世间名利时。不管是外在环境嘈杂的噪音也好,内心对亲情、友情或仇人的种种爱恨也好,都可以从中获得解脱。

为了要放下这两者的束缚,可以先找一处安静的地方,让身体安顿下来,让内在的心灵逐渐沉淀。安住在清净的环境下,练习禅修。

自古以来,诸佛菩萨和高僧大德们都是选择住在寂静的林间。所以,我们可以栖身在大自然的山林中,野花环绕,树木参天,泉水汩汩,毫无噪音。没有世俗的干扰,没有外缘的诱惑,你可以将所有念头安然放下,把心收回来,放在最原始的本位上。调柔身心,依止寂静,一心向道,对内在做比较深入的修行。这时,所有的一切清明觉性,会自然涌现。

这时,你将透过眼耳鼻舌身意,把一直往外发展的分别妄念收回来。刚开始练习时,你可以找一个目标,比如放一尊佛像,放一盏明灯,甚至有人在白纸上画个黄色的圆圈等等。把散乱的心念收摄到目标上面,把心定住。用看灯或看佛的方法,学会收放心念。

然后,再慢慢将目标淡化,意识不要再执著下去。最后,将这个方法也放下,那时就达到没有分别的境界了。当然,练习的期间,不能太过度执著,太用心的话,会昏沉而睡着。如果太放松,安住的境界又会消失,杂念马上会出来。

二、禅修的经验

至于要怎么拿捏,就像我们说过的印度室楼那尊者,开始学禅修的经验一样。他起初学习禅修,怎么学也学不来,佛陀就问他:“你出家之前会不会弹弦琴?”他说:“会啊。”佛陀问他:“弹琴时,你是怎么转动琴弦的?弦要拴得很紧,还是很松,如何才能弹出好乐音?”

尊者说:“要不松也不紧,松紧拿捏恰到好处,才可以发出美妙的声音。”佛陀说:“禅修就是要这样。”同样的道理,用心不松也不紧,才有办法定下心来。

要进入这样的禅定,当然要很努力精进。在西藏或尼泊尔喜马拉雅山那一带的闭关房,光是走路上山,就要走上三天。山上都是森林,森林里有什么呢?有老虎、金丝猴、大熊等等很多野兽。喇嘛们在那里闭关的时候,要自己砍伐木材,搭盖关房。

因为海拔太高了,所以一年四季都是云雾笼罩,一年只有两、三个月比较少云雾。每天左看右看,也看不到什么美丽的风景,因为四周都是白茫茫的雾。在这样的环境,心自然无杂念,能够安安静静地修行。

在那当下,要想产生不好的念头,也生不起来

。要说有什么杂念的话,那就是偶尔会想一想,住在隔壁关房的那位师兄,不知道现在修得怎么样了?

三、心要向往禅定

密勒日巴尊者说“无人山谷岩洞中,恒生出离厌患心,上师实为三世佛,坚定信心永不退。”佛陀曾在《月灯经》里讲过“在深山的清净处,所有一切行为将成为善行。”

因为你的念头、动机和言行,不受任何人事物的影响,没有任何的外缘诱惑。在那纯净的当下,一切皆善,别无其他,信心、出离心、慈悲心和菩提心自然产生,禅定功德自然增长。

为什么佛教徒常常要去朝圣呢?因为佛菩萨们或高僧大德所住的圣地比较寂静,没有世间的污染和吵杂。同时,我们去朝拜时,细细体会他们当时的苦修和精进,向往并追随他们的行谊。他们成就的加持力,会薰陶我们。我们的贪、瞋、痴、傲慢、嫉妒等等烦恼,不用刻意,也会淡化。

佛陀讲过,世间上的任何功德,没有一个比得上为了修行想亲近关房处,而踏出一个脚步的功德大。当你想前往寂静处安住,你所迈出的七步功德,胜过于恒河沙数劫中,供养十方诸佛的功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