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弥陀经全文网
阿弥陀经全文网
罗汉菜 隽永故事 禅是一枝花 小和尚的白粥馆 少林故事
主页/ 禅理故事/ 文章正文

佛教十大真理,条条经典绝伦

导读:佛教十大真理,条条经典绝伦苦聚苦,通常是指我们受到业、妄想、烦恼的控制,而有五阴炽盛身心痛苦的感受。所谓“苦受”固然是“苦苦”,“乐受”也会“坏苦”,“不苦不乐受”也会“行苦”。总之,四大五蕴所积...
佛教十大真理,条条经典绝伦

苦聚

苦,通常是指我们受到业、妄想、烦恼的控制,而有五阴炽盛身心痛苦的感受。所谓“苦受”固然是“苦苦”,“乐受”也会“坏苦”,“不苦不乐受”也会“行苦”。

总之,四大五蕴所积聚的人生就是苦聚,苦聚是人生的实相。所以,必须寻找灭苦的方法,才能超越娑婆苦海,从忧悲苦恼中得到解脱,也就是“照见五蕴皆空”,才能离开苦聚。

无常

无常是指世间的万象,无一不是在刹那生灭变化中,没有一样是常住不变的。例如:一年有春夏秋冬的更替,人有生老病死的转化,心念有生住异灭的迁流,这些都说明了世间一切都是刹那无常。

虽然如此,“无常”也不一定都是不好的。幸福的人生是无常,穷困的人生也是无常,唯有超越世间无常,才能获得永恒自在。

无我

所谓“我”,是主宰和实体的意思,但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真正可以主宰的“我”,或是可依赖的“我”。因为“我”不能自由,不能自主,更没有实体。

吾人要求青春永驻,希望永远幸福安乐,哪里能如我所愿呢!所以佛教讲“诸法无我”,是认为宇宙万有皆是因缘和合所生,不能单一、独立或自我单独的存在,人生要超越“假我”的执著,才能证得“真我”的自性涅槃。

空性

所谓“空性”,并非指存在的东西忽然变得不存在了,而是指一切事物的存在,是无自性的,没有不变不灭的实体,所以空性才是实相。

佛陀说:“物质的存在如泡粒,感受如水泡,表象如阳焰,意欲行为如芭蕉,识别作用如幻化。”唯有离开错误虚幻的认知,才能证悟生灭缘起的空性。

业感

业,是指“行为”、“行动”或“造作”的意思,它包括身体、语言、思想三业。

“业”,无论善恶好坏,都会产生一种力量,能驱使我们去造作新的行为,而新的行为又会产生新的力量。如此行为生力量,力量又推动行为,辗转相生,就形成了业力轮回。

因果

因果是指宇宙生灭变化的法则。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三十八说:“已作不失,未作不得

。”这揭示了佛教因果论的特点,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仗“因”托“缘”,才有“果”的生起。

而此“果”又成为“因”,等待缘聚合又生他果,如是相依相摄,因缘果报形成森罗万象、无穷无尽的世界。

缘起

即“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”,是说明世间万物彼此依待而存在的法则。

世间一切的事物,既非凭空而有,也不能单独存在,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现起和存在,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,事物本身也就不复存在。

中道

中道就是超越有无、增减、善恶、爱憎等二边的极端。如人生热烘烘地一味追求欲望享乐,或冷冰冰地舍离一切,执持苦行,都是不恰当的。应离开邪见执著,而行不偏于左右任何一方的中正之道——“中道”。

但吾人也不能将“中道”误以为是折中之道、中庸之道。中道应以般若智慧来调和事理,融和有无;中道是以般若智慧来导正吾人的行为,趋向解脱之道。

般若

般若是指向人生正途的光明法炬;有了般若,才能照见缘起性空,洞悉事事物物的无常、无我,而能知苦灭苦。佛教所讲的一切法,凡无般若,皆为世法,一切法有了般若,才是佛法。

如“布施”而有般若,才能三轮体空;“持戒”而有般若,才能饶益众生;“忍辱”而有般若,才能无生法忍;“精进”而有般若,才能奋而不懈;“禅定”而有般若,才能证悟觉道。

涅槃

涅槃是灭除一切痛苦的究极理想境地,是净化贪爱,舍诸执著,拔除烦恼,息灭欲念的世界,进而到一大总相的常寂光世界。

当吾人透过佛法的修持,拥有般若的慧解,舍弃贪瞋痴烦恼的束缚时,当下就能获得清净自在的涅槃境界。

要离“苦”,才能得安乐;要知“无常”,才能有希望;要懂“无我”,才能融入大众;要明“空性”,才能真空妙有;要消“恶业”,才能美善人生;要识“因果”,才能心甘情愿;要透“缘起”,才能真相大白;要行“中道”,才能安身立命;要证“般若”,才能自由自在;要圆满“涅槃”,才能究竟人生。

希望法界众生都能徜徉在真理的领域,以佛教真理作为修行的指归与方法,不断净化身心,时时规范行为,进而达到人生最高的理想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