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法的修学,我们第一个目标当然是了脱生死,超越轮回,这是一个大问题,正是佛在《法华经》上所讲的“一大事因缘”。世尊在许多大乘经论上告诉我们,无论是理论或是方法,无不是以此为终极之目的。
可是佛法传到现在,依中国历史之记载,已经三千年了,外国人的记载也超过二千五百年了,法传了这么久,总免不了有流弊发生。现在是大乘经上常讲的“末法时代”,五个五百年,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二千五百年之后,这个时代众生之根性,与古时候当然不相同,因此有许许多多的经论法门,不是不好,而是我们现代人修学,实在说呢,作不到啊。
依照大乘经的理论原则,无论修学那个法门,显教也好,密教也好,禅宗也好,教下也好,都需要断见思烦恼,才能够了脱生死。什么叫“见思烦恼”?简单的说,“见”就是指对于宇宙人生错误的见解、错误的看法,这叫“见烦恼”。“思”是指错误的思想、错误的想法,见思包括的范围太多、太多了。
佛在经论上将无量的见思烦恼归纳为十大类,这是为说法方便起见。这十大类的任何一频,说实实在在的话,现代人都断不了,一类都断不了,何况十大类呢?若是断不了烦恼,这一生的修学就不能成就啊!这不是某一个人的毛病,而是现代人的通病。
我们从倓虚大师的《念佛论》里可以看到,他老人家曾经非常感慨的说出,他一生当中所见到的、所听到的,参禅有得禅定的,但是已经很少、很少了;而参禅开悟的,不但一生没见过,听也没听说过,这是举一个例子来说。
参禅要是不能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那不算成就;得禅定,定的功夫有浅深,功夫浅的生初禅、二禅;功夫深的生三禅、四禅;四禅天和四空天都没有离开天道,何况是得禅定的人已经是凤毛麟角了。这就是说明末法时期众生,本身烦恼习气很重,再加上环境的外缘不善,什么叫“不善”?名闻利养、财色名食睡的诱惑,内有烦恼,外有诱惑,你怎么能成就?
何况修学中,古大德所谓的“不老实”,这句话份量很重、很重,意思很深很广,我们听了没在意,笑笑而已,没当一回事情,而不晓得这句话正是说中了我们的要害。
为什么不老实?不外乎二个原因,要是依佛经来说是善根浅薄,没有福报,要是以我们现代话来讲呢:
第一:我们对于经义未能真正了解。
第二:我们在世做人,苦头尚未吃够。
所以修学就不老实了,这是误了我们一生的大事。
那要怎样才能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?如何修学,我们这一生才真正有成就?这是每位同修心目中所希求的。我们既然有这个愿望,这愿心是不是真的恳切呢?如果真有这个认识,真有一个恳切的愿心,那么此人就是佛经上所讲的“觉悟的人”,他真的觉悟了。
如果我们还醉生梦死,过一天算一天,以这样的心态学佛,依旧是在无明迷惑之中,并没有觉悟,他修学功夫怎会得力?
这些年来,我们在讲习当中,诸位从录影带里听到,还有一些已经写成文字的,大家也都有看到,我们从那里入门呢?一定要从“三福。六和”,“六和”并不是专指出家人的道场,如果“六和”是专指出家人的道
场,那在家人怎能成就呢?我们必须要晓得,“六和”不分在家、出家,所以佛法是平等法,特别是净宗的法门,阿弥陀佛大慈大悲,能令九法界的一切众生平等成佛,所以在末法时期要想成就,只有这一门了。
念佛往生的人,站著走的,坐著走的,预知时至,没有病苦,我们确实亲眼看见,也时有所闻,这法门叫“易行道”。修学这法门的基础还是“三福。六和”,这“三福。六和”,我想我们同修人人都能道得,都会说啊,做到了没有呢?没有做到,就没用处。
前几个星期,我在洛杉矶讲演,有一位同修来告诉我,他说他持经,我问他持什么经,他说他持《无量寿经》已经三千遍了,我就告诉他,你不是持经,他说那是什么?他每天都有读诵,我说你是读经,你读了三千遍,你没有持;他说什么叫“持”呢?“持”是做到,佛在经上讲的那些话,你做到没?你没有做到就叫“读经”,连“念经”都没有,“念”是什么?你心上真有,你是有口无心,对不对?他说对。有口无心是读经,尚谈不上是“念经”,你能够说“持”吗?
我举一句话,经上讲的,“善护口业。不讥他过。”,你做到没有?他还算老实,摇摇头说:“我没做到”,没有做到,你就是没有“持”。大乘经论上,佛告诉我们“受持读诵为人演说。”,“受持”摆在第一,佛所讲的理论你懂了,方法你明白了,你能够把理论、方法在生活当中完全做到了,那才叫“受持。所以“受持”和“读经”是两桩事情,不能一概而论。
我教初学,开始要把经念三千遍,目的何在?教你把经典上的教训牢牢记住,必须在生活当中,在处事接物待人当中去做到,这叫“受持”,那就有感应了。假如你没有照做,你来告诉我,你也有感应,我相不相信?我相信,我为什么相信?你的感应不是佛菩萨,你的感应是妖魔鬼怪。确实有感应,妖魔鬼怪加持你,帮助你增长贪嗔痴,帮助你造作恶业,帮助你赶快堕阿鼻地狱。
世尊在《楞严经》末后说我们学佛人有五十种阴魔,魔会加持,魔的力量、威神,我们也不能够小看他。你的心正、行正,就与佛菩萨感应道交;心邪、行邪,就与妖魔鬼怪感应道交。
社会很复杂,六道里的情形比我们现在更要复杂,一个人在这个时代,要想了生死出三界,的确不容易,但是也不能把它看得太难,把它看得太难,那也错误了。它的确有门径,有道路,这就一定要遵循佛陀的教诲,依教奉行。 (信息来源:摘自《晋阳佛教》)
编辑:纤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