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
曹山本寂禅师

"

曹山本寂禅师是唐代禅僧,幼习儒学,十九岁入福州福唐县灵石山出家,二十五岁受具足戒,在天复元年(一说三年)示寂,世寿六十二。

曹山本寂禅师——曹洞宗第二祖

曹山本寂禅师——曹洞宗第二祖

曹山本寂禅师的悟道因缘

修行不但是修心,也是想开悟,修得正果的,曹山本寂禅师也是如此。对于曹山本寂禅师师兄应该不陌生,他是一位禅僧,对禅法的发展有着很大贡献。但关于曹山本寂禅师的悟道因缘有些师兄可能不太清楚,那下面一起来看看吧!

曹山本寂禅师的悟道因缘

唐咸通五年(864年),本寂“年二十五,师(指本寂受业师)方许受戒”,然“而举措威仪,皆如旧习”。他受了具足戒之后,便就离开了师门,出省北上云游,寻师证悟,以求发明宗旨。此时良价禅师在江西洞山弘扬其首创的一家禅风,世称“洞上宗风”,法席称盛,四方赞仰。本寂前往洞山参谒良价,相逢问答,颇相契合。良价非常器重本寂,自此入室为其首席弟子。本寂在洞山盘桓数载,朝夕请益,终于获得良价秘密印证悟解,心传洞上宗旨。不久他便辞别洞山,先往广东韶州曹溪礼拜六祖慧能真身塔,迅而返回吉水(今江西临川县)。当地僧众久仰本寂盛名德望,请他开法接化。然他追念六祖慧能在曹溪所创的道风,便把吉水山改名曹山,卓锡于斯举扬本家的宗风,故有“曹山本寂”之称。后因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进驻该山,本寂乃又迁往荷玉山,把一位信士所舍的何王观改为荷玉寺,继续聚徒广阐玄化。犹有一说,荷玉山乃被改成曹山。抑或二山相距不远,均有曹山之称。

曹山本寂禅师的悟道因缘

本寂在曹山弘禅接化三十来年,法席大兴,学者荟萃,嗣法弟子杰出者十四人,门人不计其数,而趋集于其座下参禅的十方僧侣,常年“冬夏盈千二百三百”,大振良价的洞上宗风,形成一大新兴的宗派。后世合取其师徒二人住以传禅的二山之名称为“曹洞宗”,其法裔广泛盛传天下禅门。曹山禅风大振之际,山下有一钟陵大王仰慕本寂盛德逸才,再三派遣使者请他到府作客,均被本寂婉言辞绝。第三次遣使迎请之时,大王乃告使者:“此番若不见曹山大师前来,你休想活命!”使者奉命到山,跪在本寂座前潸然泣道:“和尚慈悲,救度一切。和尚此番若然不赴王命,弟子满门便成灰粉!”本寂将其扶起来就坐并安慰道:“尊使不须忧虑,贫道作一首古人偈呈上大王,必保无事!”偈曰:

摧残枯木倚青林,几度逢春不变心。

樵客见之犹不顾,郢人那更苦追寻。

全偈陈情言志,语言朴素优美,尤以郢人比喻知己的人,婉辞手法绝妙。钟陵大王读罢此偈,遥向曹山顶礼曰:“弟子今生无缘拜见曹山大师也!”

曹山本寂禅师的悟道因缘

作为青原下第五世的本寂禅师,是曹洞宗禅法之大成者,其禅风立“五位君臣”为宗要,从事理、体用关系上说明事理不二,体用无碍的道理。宋智绍《人天眼目》说其“家风细密,言行相应,随机利物,就语接人。”此宗形成而异军突起,大振青原行思一系的禅风。

...查看更多
曹山本寂禅师的示徒偈是什么

曹山本寂禅师想必修行禅法的师兄对他有一些了解,他是一位禅僧,对禅法的发展有着很大贡献。其实曹山本寂禅师除了在禅法方面有贡献外,曹山本寂禅师也曾经述偈示徒,为此就有了示徒偈。但有些师兄对这方面不是很了解,为此想知道曹山本寂禅师的示徒偈是什么?关于这个问题来看看下面的回答吧!

曹山本寂禅师的示徒偈是什么

枯木龙吟真见道,髑髅无识眼初明。

喜识尽时消息尽,当人那辨浊中清?

有僧人问香严智闲禅师:什么是道?智闲说:枯木里龙吟。僧人说:不明白。智闲又说:髑髅里眼睛。

这位僧人后来又问石霜庆诸禅师:什么是枯木里龙吟?石霜说:还带有喜。僧人又问:什么是髑髅里眼睛?石霜说:还带有识。

修行要到如同枯木那样,死掉一切妄想,不能言,这时候,却又能发出龙吟。石霜说,因为还有喜悦、高兴的心情,所以能发出吟唱。

这种喜,是禅悦之喜,所发的吟唱,是无言而有言,无言而无所不言。这是死后却活的体现。

修行要如同髑髅那样,没有了眼睛,死掉了一切妄见情识,这时候,却又有“眼睛”,能“看”到一切。石霜说,因为还有眼识。

这样的识,是悟后的见识,也是无识之识,无识而无所不识。这也是死后却活的体现。

这位僧人不理解,又来问本寂禅师,说了自己的问法过程,本寂就向他述了这首颂。

曹山本寂禅师的示徒偈是什么

能够听到枯木里发出的龙吟之声,才是真正的见道,能够见到髑髅里的眼睛之所见,才是真正见道的开始。如果做不到这一点,那么不会有任何悟的消息,不能悟道,怎么能够分辨清浊?人生怎么会有方向?

僧人听此偈后,继续问本寂:什么是枯木里龙吟?本寂说:血脉不断。

又问:什么是髑髅里眼睛?干不尽。

僧人问:不知道还有没有人听得到呢?

本寂说:整个大地都没有一个有能够听得到。

僧人问:那么这条龙吟出的是什么章句呢?

本寂说:也不知道是什么章句,但是,只要能听到了,都会丧失身命。

曹山本寂禅师的示徒偈是什么

以上就是曹山本寂禅师的示徒偈是什么的相关内容,希望对师兄有帮助!其实曹山本寂禅师在诗偈方面也有很大造诣,师兄可以多去看看,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
...查看更多
曹山本寂禅师的语录

学习禅法的过程中不少师兄对曹山本寂禅师有一定了解,他所讲述的内容隐含着不少的真理,所以师兄可以多去看看曹山本寂禅师的语录,这样会有不少的收获。 那曹山本寂禅师的语录有哪些呢?下面一起来看看吧!

曹山本寂禅师的语录

曹洞语录序

荆山之璞。非逢明世与和氏。则空藏荆石之中。灿然连城之美。岂得显乎哉。玉实不乏。明世与和氏。实难相逢而已。新丰荷玉之语录。初先是往。盛行于世。鱼目淆珠。纯金在沙。宜默上座伤其弊深矣。就郭氏五宗录暨群籍之中。取其精。舍其粗。录终成矣。余与上座。方外之交甚厚。俾寄余读之。余曰。上座也其丰玉之和氏乎。虽有和氏。复非逢。

明世。则何以能至于斯哉。於戏懿哉。吾大东文明之征。至于有今日之美。孔门之徒。岂何敢不美其美喜其喜乎哉。新丰之录。雕梓已成。荷玉之录。今亦成。不佞书其所以美而喜。俾大方之人知上座之正法眼也。

元文庚申八月望

郡山柳泽里恭公美书于绿竹书室南窗。

曹山语录序

古人有言曰。意不在言。又曰。得意忘言。意者旨也。言者标也。旨乎不易得之。标乎不难得之。所以假易得之标。得难得之旨。苟得其旨。忘标可也。若失其旨。标其安用。故古人为唯执其标者。谓之葛藤也。又谓之敲门瓦子也。云州禅者契宜默。得荷玉大师语于郭正中之五宗录。又得慧霞广晖晦然等所著陈编。校讎同异。辨验真伪。题曰曹山语录。附向者所刊洞山语录。以广其传。大哉志于。其自隗始。然予未尝知之。果其得意者乎。抑又执言者乎。将以为敲门瓦子者乎。请质之禅者是岁宽保辛酉之春。鹰峰源光主人请询和南拜稽首撰焉。

虚玄无著。妙转灵机。金鸦夜翥。木马风嘶。四禁三堕。掌上然犀。重离五相。鼻尖斫泥。青原白家酒。醉人失束西。眉目不相识。阿师犹自迷。虫毒乡曾经历。滴水也难沾兮。者个描来那个聋。流布云仍辨端倪。

林泉沙门元趾和南拜题

曹山本寂禅师的语录

重集曹山元证大师语录自序

语录者何。荷玉大师元证之所说也。其所说也。存乎古。存乎今。自其存乎今者。而校其存乎古者。则古者可也。今者未可也。若其取之。抑取古而可乎。将取今而可乎。宁并取今古而可乎。呜呼何取何舍。不如校讎今古而取其可也。大凡称大师语录而行于世者。率属伪撰。如夫作上堂示徒者。或如四禁颂加助辞。以作上堂曰者。其所伪撰。可以知矣。洞曹语录之于支那。郭黎眉所辑录也。是亦今而古则未也。虽然非全璧。光润亦非燕石之属也。于是不佞。拔出荷玉之教于五宗录中。取其所取。舍其所舍。或陈编以补其阙。语录成矣。於戏古人垂教后世。负其志者。为之前焉。征垂其教。居后之世。负其志者。安得前焉。不佞所以欲捃摭古人之机语。校正古今之真伪。广传其教而亹亹也。敢请。居后之世。负其志者。为之前焉。为之入焉。为之体焉。若其如此。可谓吾与祖师。同乘一龟泛泛乎游泳于深池之中矣。岂不愉快乎。

元文五年庚申之冬大日本国沙门宜默玄契和南拜撰。

曹山本寂禅师的语录

以上就是有关曹山本寂禅师的语录的内容,希望对师兄有帮助! 其实曹山本寂禅师的语录还有不少这只是一部分,所以师兄可以多去了解了解。

...查看更多
曹山本寂禅师出家的故事

现在修禅的人越来越多,禅法当中蕴含着深厚的智慧,师兄在修禅时认真去领悟。此外,师兄也要对曹山本寂禅师有一个了解,他是对弘扬禅法有很大贡献的人,所以师兄一定要了解曹山本寂禅师出家的故事,那下面一起来看看吧!

曹山本寂禅师出家的故事

本寂的出家处,今人著述或认为是“福州云名山”,持此说的有影n随著作如任继愈主编的《宗教词典》(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1年);徐长青《少林寺与中国文化》(中州古籍出版社,1993年);林继文、魏道儒合著《中国禅宗通史》(江苏古籍出版社《中国佛教宗派史丛书》,1995年)等。就连本寂家乡莆田市涵江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写的《涵江区志·人物传》(方志出版社,1997年)以及政协涵江区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纂的《涵江文史资料》等五期有关文章,如《曹山行》、《唐代兄弟两高僧》等,也都认为本寂出家于“福州云名山”。

那么,本寂是否出家受法于此山呢?“云名山”存不存在?

认为本寂出家于“福州云名山”自是事出有因。追溯此说最早出处为宋赞宁的《宋高僧传》一书(988年成书),该书卷13载:“释本寂,姓黄氏,泉州莆田人也,其邑唐季多衣冠士子……寂少染鲁风,率多强学,自尔淳粹独凝,道性天发。年惟十九,二亲始听出家,人福州云名山。年二十五登于戒足……”

此后,凡用《宋高僧传》材料者,遂沿用此说,所引也必为此书。

但是这“云名”二字,却实属讹误。

首先,福州府所属各县,根本无“云名山”,历代志书也从未记载过此山名,本寂怎么会在一个不存在的山寺出家呢?

第二,比赞宁《宋高僧传》早36年成书的《祖堂集》原版明确记载本寂出家于“福唐县灵石山”,这是最有力的证据,它直接否定了“云名山”之说。

按《祖堂集》一书为唐末五代泉州招庆寺静、筠二禅师合编,时在南唐保大十年(952年)。此书为现存最古的一部灯录体著作,在国内一度失传,近年始从日本传回国内。该书卷8载:“曹山和尚,嗣洞山,在杭州住。讳本寂,泉州莆田县人也,俗姓黄,少习九经,志求出家,年十九,父母方听,受业于福唐县灵石山。年二十五,师方许受戒,而举措威仪皆如旧习……”《祖堂集》作者为泉州招庆寺僧,时莆田与之同郡,况作者成书年代与本寂生活年代十分接近,故其记载尤为可信。

曹山本寂禅师出家的故事

后代不少僧史灯录著述其实也多取《祖堂集》之说。如:

北宋景德元年(1004年)成书的《景德传灯录》卷17曰:“抚州曹山本寂禅师,泉州莆田人也,……年十九出家,人福州福唐县灵石山。”

北宋宣和六年(1124年)成书的《禅林僧宝传》卷1曰:“抚州曹山本寂禅师……年十九,弃家人福州灵石山。”

南宋淳祜十二年(1252年)成书的《五灯会元》卷13曰:“抚州曹山本寂禅师……年十九往福州灵石出家。”

元55t十四年(1354年)成书的《释氏稽古略》卷3曰:“江西抚州路曹山禅师名本寂……年十九岁,往福州灵石出家。”

他如宋王象之《舆地纪胜》卷135"兴化军·仙释”等,也均正确记载本寂是“人灵石山为僧”。但本省著名方志只有《闽书》卷137见载本寂“往福州灵石出家”,康熙《福建通志》卷51载“入灵石为僧”。其他许多有关方志如宋《三山志》、明《八闽通志》、《闽都记》、《福清县志》等等史志反而漏载本寂出家于灵石山的史实,这或许是受了“云名山”的困惑而有意不载。

福清灵石山被误作“福州云名山”是很容易理解的。“福清”古名“福唐”,属福州管辖,故与称福州并无矛盾,而且此称于僧史常见。而“灵(霓)”与“云(霎)”二字繁体均为“雨头”,形体相近;“石”与“名”二字也颇相似,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讹误。其致误原因可能是赞宁笔误,也可能是传抄或雕板时刻工之误。实际上,《宋高僧传》原书误字极多。“本寂”传记开头的“泉州蒲田人”中“蒲”也显为“莆”之误。赞宁为杭州人,在古代文化传播手段十分落后情况下,记述出错是不足为怪的。

曹山本寂禅师出家的故事

本寂出家于灵石山已无可疑,但是《祖堂集》及诸书却未明确记载他出家于灵石山的什么寺院。查宋《三山志》、明《八闽通志》等书记载,唐代灵石山建有翠石院,后得宣宗赐额改“灵石俱胝院”,即今灵石寺。今灵石寺门坊有联曰:“九叠已荒墟,复振翠石光古迹;三门翻胜景,喜看天寿换新颜。”翠石即灵石寺原名。唐代灵石山上除翠石院外,别无其他寺院,可见,本寂出家处为灵石山翠石院无疑。《祖堂集》卷19的《(灵)观和尚》传中附有一则洞山良价与本寂的答问,它也直接为本寂出家寺院提供了证据。文曰:“洞山云:‘什么处出家?’对云:‘碎石院,”’因是记录师徒对话,故把“翠石院”听成了“碎石院”。“翠、碎”古音相同,无可非议。明末福清高僧即非的《福清县志续略》卷广灵石山”条也明载:“唐曹山本寂和尚、宋鼎需懒庵禅师俱在此出家”。以上记载可互相印证。

...查看更多
结语

本寂生于唐开成五年(840年),他19岁到灵石山翠石院出家,故其时应为宣宗大中十二年(858年)。但是本寂出家灵石的传法师父为谁,他书均未记载,只有《灵石山寺志》明确记载其师即灵石开山祖师俱胝和尚。《灵石山寺志》卷3《僧宝志》本寂传载:“曹山本寂禅师,讳耽章,莆田黄氏子,诞于开成庚申岁(N0年)。胞兄为涅槃和尚。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