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弥陀经全文网
阿弥陀经全文网
初识佛法须知 佛学的真面目 法苑谈丛 教规礼仪 佛门礼仪常识
主页/ 高级佛学教本/ 文章正文

第廿五、廿六、廿七课 综合指要

导读:1.说句实在的话:咒陀罗尼,并不秘密,最秘密的,便是诸佛和每一众生的妙真如性。三世如来所说的一切密咒,还是从这一个,妙真如性海里,所演译出来的。若把诸咒喻作儿子,那么,无疑的,妙真如性,便是其母了。大乘诸宗中,对于见性证性,做得彻底者,惟有禅宗...

第廿五、廿六、廿七课 综合指要

1.说句实在的话:咒陀罗尼,并不秘密,最秘密的,便是诸佛和每一众生的妙真如性。三世如来所说的一切密咒,还是从这一个,妙真如性海里,所演译出来的。若把诸咒喻作儿子,那么,无疑的,妙真如性,便是其母了。大乘诸宗中,对于见性证性,做得彻底者,惟有禅宗。虽然在各宗的理论上,也曾说到如来藏,佛性、涅槃,真如、一真法界、本体、实相等名词,及其意义。而其最后的造诣当然也都要归宿在这一境界上。然而若论直人心,见性成佛方面,就不如禅宗来得直截了当,一了百彻。所以若说真正的密,那么,这一个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的正法眼藏、涅槃妙心,它便是最秘密的东西了。六祖对惠明说:「与汝说者,即非密也,汝若返照,密在汝边。」就是这个意思。所以若称禅宗为密宗,却也是名副其实。当之无愧。

2.密宗中的「理具成佛」,与显教中,宗下数下所说者,亦无二致。如密宗所云:「诸佛理智,于凡夫身中,圆满具足。」而禅门马祖道一禅师示众云:「汝等诸人,各信自心是佛者,是名正信。」又如来藏经中,佛告金刚慧言:「我以佛眼,观一切众生,贪欲疑恚,诸烦恼中,有如来智,如来眼,如来身,结跏趺坐,俨然不动。善男子!一切众生,虽在诸趣烦恼身中,有如来藏,常无染污,德相备足,如我无异。」可知密禅教各宗,对于众生即佛的见解,完全相同。盖事实上确是如此,明明众生是佛,不能硬说他不是,这是就理体边说,若就事相边说,则有很大的距离也。

3.佛在灵山会上,拈花示众,传法迦叶一事,出于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,一向皆云此经未入大藏。宗门杂录言:王安石在翰苑,曾见此经,载世尊拈花事,并言此经秘藏,世无闻者,佛祖统纪,亦引此说。近阅惠光禅师所著「禅学指南」,内二七四页,曾有如下记载:「此经在字大藏经之续藏中,第八七函九九八号,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二卷,同函中九九九号一卷,合共三卷。又中华大藏经,三七七七,二日中九九八,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二卷,三七七八,二日中九九九,一卷,合共三卷,经与上同。」可知此经已入藏矣。既有此经,且已入藏,则禅门所根据的拈花公案,便不是无稽之谈了。

4.法身等于虚空,离却形相及作用,亦离心想、语言、文字、原无可说。说有五类者,亦同百法中,说无为法有六种耳。此皆是就世俗缘虑分别心而说,亦是就它的作用差别而说,若论本体,则妙高峰顶,从来不许商量,岂有诸佛法身,众生真性,而有若干种若干类者学者学佛参理,当知真如有不变与随缘二义,若谓无说无作,非青非黄,离四句绝百非者,不变义也。若谓自受用,他受用,应身化身,相好庄严者,随缘义也。一木既能生万殊,则法身又何只五类,凡六根之所接触者,乃至屎尿木石,芥子微尘,水流花放,皆法身本分事也。

\

5.密乘说理处,每与显教相符合。如十住心的唯蕴无我心,及拔业因种心,相当于小乘二宗:他缘大乘心,相当于法相,觉心不生心,相当于三论,一道无为心,相当于天台,极无自性心,相当于华严。可知彼乃汇教流而成密海,衍密海而布教流,心口既属一如,则显密又可尝不是一本。

\

6.佛门最究竟,而又最简单易行之法,无过于净土宗,念佛求生西方之法,此法若不能行,而欲转而学密,是颠倒矣。我可以保证:遇佛得度的功效,净土决不下于密宗,而密法之麻烦,十倍百倍于念佛,念佛若再嫌烦,则八万四千法门,将无法可修,岂但密法。学净不成,学密如果能成,是宿因和根器的关系,决不是繁简的关系,若就怕繁说,学净不成,学密将更不成。修法亦如耕田,用一分力,便得一分收获,不用力自然也无所得。若存侥幸心,以为学密可以得到不用力的收获,天下又那有这样便宜的事。今时人喜欢学密,还有许多人,相信外道的「一步直超」「一指西归」「点窍」等誓言,背净土,弃念佛,而向彼等,也都是这种,想不劳而获的念头在作祟,只因些许惰心,遂使前功尽废,言之浩叹。

7.六祖之后,道传在家而不传出家,此外道自抬身价,诬蔑宗门的妄言也。论法嗣:六祖当时,其门下得旨嗣法者,有怀让、行思、神会、法海、志诚、法达、智常、智通、智彻、志道、法珍、法如等,四十三人,皆是出家众,见于法宝坛经,此一证也。论宗派:六祖之后,禅门传出沩仰、临济、曹洞、云门、法眼五宗,黄龙、杨岐二派。其开山祖,乃至代代师资相承,皆是出家众,见佛学辞典,五家七宗条,此二证也。论人物:有怀让、道一、怀海、灵佑、慧寂、希连、义玄、行思、希迁、惟俨、昙成、良价、道悟、崇信、宣铿、义存、文偃、师备、桂琛、文益等,历唐、 五代、宋、明、指不胜屈,皆是出家众,见于景德传灯录、指月录、五灯会元、碧岩集、高僧传等,此三证也。凡此皆证据昭然,有目共睹,何得一概抹杀,凭空胡诌。彼胡诌者,别有用心,不足为异,最可异者,竟有许多人,不信历史记载,偏信无从证实的谰言。此种人,不但未具头脑,甚至眼耳亦无,香臭不知,是真可异。吾辈佛门弟子,当以大藏经为准绳,善知识为依归,凡藏经所无,善知识所排斥者,皆不可从,稍一大意,即失慧命。学禅者,对于宗门祖师禅,如不开悟,则当学如来禅,从止观数息等下手。若再没有把握,便当念佛,求生西成,如是今生若不会出三界,了生死,十方诸佛,便犯妄语,欺骗众生。上面言语,已说得很清楚,愿读者留意,广为人说,以报佛恩。

8.六祖是不识字的樵夫、神秀则是通达教义的五百人上座,何以六祖能见性,神秀反而不能呢?须知一切法是通于三世的,就今生说,六祖积学之功,不及神秀,但若统前生来说,他是修过若干劫的地上菩萨,而神秀则恐怕不是,所以二人优劣的关键,不在今生,而在前生。世人中,不学而聪明,不商而钜富,不修而定慧,不思而领悟,乃至颜回贫穷短命,盗踱富裕长寿,其种因皆在前生,今世身所受者,悉是由前因所产生的果法。凡断理判事,若不涉及过去与未来,直是前无朕兆,而后没下梢,这样就十有八九,是说不通的。于此可知:佛家三世因果之说,是最合实情的理论。

\