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弥陀经全文网
阿弥陀经全文网
罗汉菜 隽永故事 禅是一枝花 小和尚的白粥馆 少林故事
主页/ 禅理故事/ 文章正文

修行是生活,生活也是修行

导读:修行是生活,生活也是修行我们总是把要做的事情定义为“喜欢”与“不喜欢”;“有用与“没用”;“有意义”与“没意义”。例如,我晚上喜欢看看书,写写毛笔字等,那么吃完饭以后洗碗,就觉得这是一件很阻碍我的...
修行是生活,生活也是修行

我们总是把要做的事情定义为“喜欢”与“不喜欢”;“有用与“没用”;“有意义”与“没意义”。例如,我晚上喜欢看看书,写写毛笔字等,那么吃完饭以后洗碗,就觉得这是一件很阻碍我的事情。我喜欢看书,讨厌洗碗。于是每次洗碗时,我都想着“快点洗,赶紧洗完去看书”。又例如,我一直觉得洗头发、洗澡是一件很浪费时间、无聊的事情,但又不能不做,于是我以前都是一边开着手机听东西一边洗澡、刷牙、洗头发、做饭、洗碗得这样才是充分利用时间。我被这样一种想法误导了:“时间是宝贵的,要利用起一切琐碎的时间为什么洗碗、做饭、刷牙这些事情是琐碎的呢?我凭什么认为它们是无聊、没意义的?再比如,陪朋友去看电影,和单位的人一起聚餐,我觉得好像是把我的时间奉献给了别人,而不是我在做这件事情。我总想着快点结束,然后回去干我自己的事。好像只有在做着我喜欢的事情时,那时间才是我的。其他的都不是。造成这错觉的本质,就是我的分别念和执着心。它们每天都要做的,它们是我生活的一部分,我为什么要讨厌、要排斥呢?洗碗、刷牙、洗澡、开车、工作、陪家人、做家务所有看似平凡的事情全都是我人生的组成部分,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啊。无论是培养柔软心,还是安住于潜意识,都离不开重复的觉知,也就是保持正念,永远知道自己当下在做什么,心在哪里,不能把心给丢了。书中的导语部分,一位报纸的编辑,谈到,她说硬生生的把修行和生活切成两半,心念离开了当下就像一个拖死尸的人,而离开了觉性也等于是梦中人。回想我二十几年的生活,我洗碗是怎样洗的?饭是怎样做的?工作的过程是这样的其实我全不知道,我不知道这些事情的细节是怎样,我完全想不起来是如何把这些事情做好的,我还真是个梦中人,做了二十几年的白日梦。每天洗手,但我从来不知道水触碰到手上时,每一秒水的触感是怎样的,手的觉受是怎样的,我的心不在当下,不知道想到哪里去了。

书中举了个例子,吃橘子。一行禅师的学生和他一起吃橘子,他的学生刚把一块橘子放进嘴里,下意识的用在去掰第二块时,一行禅师看到就说“你的心已经不在吃橘子上了。”一语惊醒梦中人!我吃饭不也是这样?应该说不只是吃饭,做很多事情,都不是安住于当下,不是先吃完这块橘子,体会每爵一下的感觉、动作,而是吃着这块,无意识的想到下一块了。这也是潜意识散乱的表现!这种潜意识散乱也会原封不动的带动坐上,阻碍实证。事实上,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,都是修行,陪家人聊天、买菜、开车、等红灯…全部都是修行。修行是生活,生活也是修行。每一刻我都努力的练习觉知,安住当下,形成潜意识以后,坐上也会自然的安住。也无所谓坐上和坐下,因为我每时每刻都是这样做的啊。所以我彻底明白了,老师教导的,实证的功夫在坐下。以修行的心态对待生活,不产生分别心。“练兵千日,用在一时。”这句话,也适合用在实证修行。只靠坐上的几小时,而坐下乱来,生活中心总是天马行空的。我根本不可能获得突破。昨天大海师兄也说得很好。对于普通人来说,恐惧、烦恼、欲望等这种情绪对他们是障碍,千方百计想排除或者深陷其中无法自拔。但对于实证人员来说,所有的情绪,都是我们的利用的对象,觉知它,用情绪来练习。欢迎情绪来得更猛烈些,当然很多时候觉知到就没了。也如书中所说的,生气者知道生气时就不生气了。王阳明说的,知行合一。觉知和行为要融合为一,做每一件事情,起每一个念头,每一刹那,都要安住当下。起心动念,了了常知,念念分明。无所谓生活与修行,它们就是一体的,像在坐上一样的,随时安住于生活,这才是真靠坐上的几小时,而坐下乱来,生活中心总是天马行空的。我根本不可能获得突破。昨天大海师兄也说得很好。对于普通人来说,恐惧、烦恼、欲望等这种情绪对他们是障碍,千方百计想排除或者深陷其中无法自拔。但对于实证人员来说,所有的情绪,都是我们的利用的对象,觉知它,用情绪来练习。欢迎情绪来得更猛烈些,当然很多时候觉知到就没了。也如书中所说的,生气者知道生气时就不生气了。王阳明说的,知行合一

。觉知和行为要融合为一,做每一件事情,起每一个念头,每一刹那,都要安住当下。起心动念,了了常知,念念分明。无所谓生活与修行,它们就是一体的,像在坐上一样的,随时安住于生活,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应有的状态。修行道路很漫长,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在培养柔软心,培养觉知力,安住于潜意识。把每一天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好了,实证自然水到渠成。